第138章试枪显威创佳绩,命名枪械励英才(1 / 1)

“砰砰砰!”

三声清脆的枪声在兵仗局后院的试验场上空骤然回荡,打破了午后的宁静。五发米尼弹裹挟着凌厉的风声,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出,瞬间击穿了一百五十步外那块三寸厚的硬木板。木屑飞溅,弹孔清晰可见,穿透后的子弹甚至还嵌进了木板后方的土墙里,足见其穿透力之强。

燕雄鹰缓缓放下手中的线膛枪,感受着枪身残留的微弱震动,满意地点了点头。兵仗局这批新造的火器,果然没让他失望。无论是子弹初速还是穿透力,都远超之前东宫卫队装备的第一批线膛枪,工艺的进步肉眼可见。他转头看向朱慈烺,眼神中带着几分兴奋,仿佛在说“殿下,这枪能行!”

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,第二阵密集的枪声再次响起:“砰砰砰!”这次,燕雄鹰将射击目标对准了两百步外的木板。子弹依旧精准无误,瞬间洞穿木板,弹孔边缘整齐,没有出现因动能不足导致的撕裂痕迹;紧接着,他又抬手对准两百五十步外的目标,枪声落时,木板应声而破,飞溅的木屑甚至飞到了十几步外的空地上。

站在一旁的袁贵和赵元华,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讶。他们虽早知道线膛枪威力不凡,比传统火铳强上不少,却从未想过其有效射程能达到如此远的距离。要知道,普通火铳的有效射程不过七八十步,两百步外几乎就是“听个响”,根本谈不上精准,可眼前的线膛枪,在两百五十步外仍能保持如此强悍的杀伤力,简直是“神兵利器”!

当试射距离增加到三百步时,枪声再次响起,可这次射击结束后,五名东宫卫队的将士中,有四人摇了摇头,主动退出了测试队列。其中一名将士走到朱慈烺面前,躬身说道:“殿下,三百步外的目标实在太过模糊,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,属下实在无法精准瞄准,强行射击只会浪费子弹,还请殿下恕罪。”

朱慈烺轻轻点头,示意他退下。三百步已是线膛枪的有效射程极限,再加上人眼的视力限制,无法瞄准也在情理之中。可燕雄鹰却没有放弃,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闭上眼睛,调整着呼吸节奏,片刻后睁开眼时,眼神已变得格外专注锐利。他重新举起线膛枪,将枪托紧紧抵在肩窝,手指轻轻扣动扳机。

“砰!”

一声清脆的枪响过后,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飞向三百步外的靶子。由于距离太远,在场众人只能看到子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微弱的弧线,根本无法判断是否命中。燕雄鹰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,飞快地从地上爬起来,朝着靶子的方向快步跑去。他比任何人都想知道,这一枪是否命中。

满义也紧随其后,一边跑一边喊道:“老大,等等我!我跟你一起看!”两人一路小跑,很快就来到了三百步外的靶子前。当看到厚木板正中央那个崭新的弹孔时,两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,紧紧地拥抱在一起,满义甚至激动得跳了起来:“中了!老大,你真的命中了!三百步啊!这也太厉害了!”

燕雄鹰也难掩激动,用力拍了拍满义的后背,声音带着几分颤抖:“成了!真的成了!这枪的性能,比咱们预想的还要好!”

朱慈烺站在远处,看到两人激动拥抱的模样,就知道这次试射成功了。他心中突然泛起一个念头:这不就是后世战争中常用的狙击步枪雏形吗?若是能给线膛枪普遍加装专门的瞄准装置,提升远距离射击的精准度,大明军队的远程打击能力必将实现质的飞跃,在对付建奴的侦察兵或小规模部队时,能占据绝对优势。

他正想转头向赵元华询问,是否有办法将“瞄准装置”加装到线膛枪上,却发现赵元华已经蹲在地上,手里拿着燕雄鹰刚才使用的线膛枪和满义随手丢在地上的望远镜,正仔细研究两者的结合方式,眼神中满是好奇与兴奋,手指还时不时在枪管和望远镜上比划着,似乎在构思改装方案。

见朱慈烺走过来,赵元华连忙站起身,快步迎上前,急切地问道:“殿下,这种能‘望远’的千里镜,兵仗局还有多余的吗?若是能将它装在枪上,让士兵能看清远处的目标,咱们的线膛枪威力肯定能再上一个大台阶!刚才燕将军在三百步外还能命中,若是有千里镜辅助,说不定四百步外都能精准射击!”

朱慈烺心中一喜。赵元华果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工匠,一点就透,省去了他不少解释的功夫。他点了点头,问道:“你有把握能将望远镜稳定地装在枪上吗?不会影响射击精度,也不会在开火时因为后坐力损坏望远镜?”

“当然有把握!”赵元华激动地说道,语气中满是自信,“殿下您看,只要在枪管上方加装一个简易的金属支架,用螺栓将支架固定在枪管上,再在支架上设计一个能卡住千里镜的卡槽,就能把千里镜牢牢固定住,工序并不复杂,熟练工匠一天就能改装好几支。而且,一具千里镜拆开来,调整一下镜片角度和镜筒长度,至少能改装成两个简易瞄准镜,装在两支枪上使用,不会造成浪费!殿下,您看咱们先给多少支线膛枪加装这种‘瞄准镜’合适?”

朱慈烺沉思片刻,说道:“暂时先改装五百支吧。明天一早,本宫就让人把东宫库房里的望远镜送到兵仗局,你尽快组织工匠进行改装,务必保证质量,不能出现支架松动或瞄准镜偏移的情况。这些加装了瞄准镜的线膛枪,主要配给狙击大队和夜不收使用。狙击大队需要远距离精准打击敌人,夜不收负责侦察,也需要远程自卫能力;至于普通部队的排枪齐射,讲究的是火力密度,不需要如此高的精准度,暂时不用加装瞄准镜,避免资源浪费。

“末将遵旨!”赵元华连忙躬身领命,心中早已开始盘算改装的细节。需要多少工匠、多少金属材料、如何设计支架才能兼顾稳定性和轻便性,甚至连改装后的测试流程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,生怕出现任何差错。

这时,燕雄鹰和满义也快步跑了回来,两人脸上还带着未消退的兴奋红晕,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他们跑到朱慈烺面前,齐齐躬身行礼,燕雄鹰说道:“殿下,加装千里镜后,线膛枪的有效射程至少能再增加五十步,精准度也提高了不止一倍!末将恳请殿下,尽快为更多的线膛枪加装这种‘瞄准镜’,若是能给狙击大队全员配备,下次对阵建奴时,咱们定能在远距离上大量杀伤敌人,让他们吃个大亏!”

“放心吧,已经安排好了。”朱慈烺笑着说道,“赵工匠会在近期改装五百支,优先配给你们狙击大队和夜不收使用。你们现在再仔细检查一下其他十九支线膛枪和剩余的米尼弹,看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,确保每一支枪都能满足实战需求,不能让任何有缺陷的武器流入军队。”

“是!末将遵命!”两人大喜过望,再次躬身施礼,满义甚至激动地说道:“多谢殿下!若是所有枪弹都能保持这样的质量,再配上瞄准镜,别说建奴的骑兵,就算是他们的甲胄兵,咱们也能在两百步外一枪击穿甲胄,让他们有来无回!”

站在一旁的袁贵,看着众人兴奋的模样,心中却仍有一个疑惑。他犹豫了一下,还是上前一步,躬身向朱慈烺问道:“小爷,既然加装瞄准镜能大幅提升线膛枪的射程和精度,让武器威力更上一层楼,为何不干脆给所有装备线膛枪的军队都装上呢?这样一来,咱们所有军队的战斗力岂不是都能得到提升,对付建奴也能更有把握?”

朱慈烺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对身后的胡宝使了个眼色。胡宝立刻会意,笑嘻嘻地走到袁贵身边,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道:“袁公公,这你就有所不知啦!战场上的情况可比咱们在试验场复杂多了,尤其是面对建奴的八旗骑兵,他们冲锋起来速度极快,骑兵奔袭时,每秒能跑好几步,几百步的距离,转眼就到,根本不给你慢慢瞄准的时间。这时,排枪齐射的杀伤力才是最大的。几十支甚至上百支线膛枪同时开火,形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,管他骑兵跑得再快,也冲不过来,只能成为活靶子!”

胡宝常年跟在朱慈烺身边,不仅参与过德胜门之战,还跟着去过好几次军营,对战场形势和战术的理解,早已远超一直待在兵仗局、从未上过战场的袁贵。他说完,还得意地挺了挺胸,那副“我懂的比你多”的模样,惹得在场众人一阵大笑。

袁贵也不觉得尴尬,反而谦逊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原来如此,咱家确实不懂这些战场门道,多亏胡公公提醒,不然咱家还在这儿犯糊涂呢。说起来,咱家也挺想看看战场上的样子,若是有机会,真想跟着小爷和胡公公一起去战场上见识见识,看看咱们造的火器到底有多厉害!”

“这可不行!”胡宝连忙摇头,语气严肃地说道,“兵仗局离不开袁公公您啊!您要是走了,谁来协调工匠们造枪造炮?谁来盯着武器质量?您的责任可比上战场还重要呢!这事,您还是得跟小爷商量,小爷要是同意,我就没意见!”

看着袁贵略带遗憾的神情,朱慈烺笑着说道:“袁大伴,你如今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,掌管着大明所有新式火器的生产,责任重大,可比上战场冲锋陷阵重要多了。帮本宫管理好兵仗局,确保每一件武器都能合格出厂,为军队提供足够的‘坚甲利兵’,这和率兵打仗、保卫京师同样重要,甚至更为关键。没有好的武器,就算将士们再勇猛,也很难打赢装备精良的建奴。你放心,只要你好好干,本宫绝不会亏待你。你不是一直喜欢玩枪吗?等赵工匠改装好第一批带瞄准镜的线膛枪,就给你留一支最好的,让你也过过瘾,在兵仗局的空地上练练枪法!”

“谢小爷!”袁贵顿时大喜过望,连忙跪倒在地,给朱慈烺磕了个响头,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,“奴婢一定尽心尽力管理好兵仗局,督促工匠们造出更多、更好的火器,绝不让小爷失望!以后若是有任何关于火器生产的问题,奴婢一定第一时间向小爷汇报,绝不耽误事!”

朱慈烺弯腰扶起他,心中对袁贵也颇为满意。袁贵虽是太监,却没有一般宦官的“小心眼”和“权力欲”,反而很有分寸感。他从不干涉工匠的生产技术事务,只负责协调资源、管理后勤,为工匠们解决住宿、伙食等实际问题,让工匠们能专心干活。如今兵仗局能有如此高的生产效率,袁贵的协调之功不可没。而且,袁贵对火器也确实感兴趣,线膛枪造出来后,他每次都会亲自试射,近距离射击的精准度甚至不亚于普通士兵,这份“爱好”也让他对火器生产更加上心。

这时,燕雄鹰和满义已经完成了对剩余线膛枪和子弹的检查,两人快步走回朱慈烺身边,躬身禀报道:“殿下,所有二十支线膛枪和配套的米尼弹,质量都没有任何问题,射程和精度均能达到实战要求,没有发现炸膛隐患或动能不足的情况,可以批量装备军队。只是,如今军中对线膛枪的叫法比较混乱,有的部队叫它‘线膛火铳’,有的叫‘远射枪’,还有的叫‘精准火铳’,不利于统一指挥和弹药调配。末将斗胆,恳请殿下给这种新式火器起一个统一的名字,方便全军使用!”

朱慈烺轻轻点头,觉得燕雄鹰说得很有道理。统一武器名称确实很有必要,既能避免混乱,也能增强士兵对武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他沉吟片刻,目光扫过试验场上的线膛枪,又想起如今大明内忧外患的局势,缓缓说道:“既然这枪是大明的工匠们亲手打造的,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,又能在战场上为大明军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,为大明的复兴带来希望,不如就叫‘煌明步枪’如何?‘煌’取‘辉煌’之意,‘明’代表‘大明’,希望这把枪能帮助大明军队击败强敌,重振往日的辉煌,让大明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土地上!”

“煌明步枪!好名字!”在场众人齐声称赞,眼中满是赞同,“殿下英明!这名字既响亮又有寓意,以后这枪就叫‘煌明步枪’了!”

满义手里拿着那支刚才燕雄鹰用来射击的煌明步枪,又看了看旁边的望远镜,眼中满是喜爱,他犹豫了一下,还是鼓起勇气说道:“殿下,煌明步枪加装瞄准镜后,威力大增,精准度和射程都提升了不少,简直像是一种新的武器了。能不能也给这种加装了瞄准镜的煌明步枪起个专门的名字?这样以后在调配时,也能更方便区分!”

朱慈烺看了看满义,又看了看他手中那支被临时加装了望远镜的煌明步枪,突然笑了起来,说道:“这个主意是你先想出来的。用望远镜辅助瞄准,也是你第一个提出并尝试的,不如就叫‘满义狙击枪’如何?以后,无论是谁,只要能在武器改进、战术创新或战场立功上做出突出贡献,本宫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相关的武器或战术。这样一来,既能让他名扬天下,被后世铭记,也能激励更多的人用心钻研、奋勇杀敌,为大明出力!”

“这这万万不可!”满义顿时涨红了脸,连忙跪倒在地,声音带着几分慌乱,“末将只是随口提了个小建议,侥幸试成了而已,何德何能,配得上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武器?这要是传出去,别人会说末将‘邀功请赏’、‘狂妄自大’的!还请殿下收回成命,给这种枪起一个更合适的名字!”

“本宫说你配,你就配!”朱慈烺语气坚定地说道,上前一步,伸手将满义扶起来,“你能在关键时刻想到用望远镜辅助瞄准,解决了线膛枪远距离射击精度不足的难题,这本身就是大功一件,配得上这份荣誉。本宫之所以这么做,不仅是为了奖励你,更是为了向所有人传递一个信号。在本宫这里,无论你出身高低、职位大小,只要你能为大明、为百姓做出贡献,就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回报,绝不会让英雄埋没,让付出白费!起来吧,这是你应得的!”

满义心中感动不已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强忍着没有掉下来。他重重地给朱慈烺磕了三个头,声音哽咽地说道:“谢殿下恩赐!末将定当牢记殿下的教诲,以后更加用心训练、奋勇杀敌,为殿下、为大明肝脑涂地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绝不辜负殿下的信任和这份荣誉!”